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三大岩鉴定描述

本文主要的参考内容是GB 50021 - 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  工程地质岩性描述的内容

地层岩性描述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是查明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也是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对地层岩性的描述。为了建立描述上的共同语言,正确反映各种岩层的特性,特提出本内容,以供参考:

岩石的描述一般应包括:

  • 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 岩芯完整程度(RQD、获得率来描述)、坚硬程度(敲击声是否清脆)。除此以外,对各类不同的岩层,还应有下列不同的描述重点:

1.1  沉积岩

碎屑岩类:颗粒的大小、形状、成份、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质的化学成份,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结核等。

泥质岩类:物质成份,结构层面软化、泥化和崩解特性等。

化学和生物岩类:化学成份,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竹叶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虎斑状构造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与岩溶现象等。

1.1.1 胶结物和胶结类型:

胶结物有泥质、铁质、硅质、钙质;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详细查看:https://www.xcbtmw.com/30099.html

沉积岩的胶结作用与胶结物/区别/鉴定

1.1.2 沉积岩的构造

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交错的,另外还有波状的;

按层厚则分为:巨厚层(h>1m)、 厚层( 0.5m < h ≤ 1m )、 中厚层( 0.1m < h ≤ 0.5m )、 薄层( 0.01m < h ≤ 0.1m )、微层(页片理)(0.001m<h≤0.01m)、显微层(h<0.001m)。

说明
描述的时候,一般最多跨越两个等级,比如中厚层-厚层;单层厚度小于1m,不单独描述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其他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的相关构造有:

a.波痕——在尚未固结的沉积层面上,由于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表面,经成岩作用后被保存下来。

b.泥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干涸时,经脱水收缩干裂而形成的裂缝。

c.结核——指在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与周围沉积岩具有明显区别的矿物集合体。有球形、椭球形、透明状以及不规则状等。

d.软弱夹层以及断层破碎带:在本文后面单独列出

1.1.2 常见沉积岩描述范例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密实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遇水后易软化、崩解。

泥岩: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岩石风化成土状以及块状,岩石质地较软,手可掰断,捏碎,岩芯呈短柱状。或:灰色,弱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哑,岩芯呈长柱状、柱状,岩芯单节长度一般为20-30cm,最长可达50cm。

粉砂岩:褐红色,强风化,粉粒结构。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以块状为主,局部岩夹土状,质地较软,可用手捏碎(或手可掰断、锤击声哑、易碎等)

砂岩:深灰色,强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饼状、少量短柱状,含细角砾。或深灰色,弱风化,泥/钙胶结,粉细砂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质地较硬,岩芯呈长/短柱状,锤击声清脆。

灰岩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密闭-微张,充填方解石脉。局部溶蚀较强烈,溶孔呈蜂窝状、孔径5-25mm。岩质新鲜、较硬、锤击声脆。岩芯较完整,以长柱状为主,短柱状为次,少量呈块状、饼状,节长5-30cm,最长可达45cm。

泥灰岩:灰浅黄、暗紫红等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组成。

含砾砂岩:紫红色,弱风化,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砾岩。砾石母岩以砂岩为主,花岗岩为次,砾石质地较硬,磨圆度较高,粒径10-20mm。岩芯完整度较好,以为柱状为主,部分为短柱状,块状,节长10-25cm。

石英砂岩:白色,以石英、少量的尝试及燧石组成,砂状结构,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高岭石粘土:白色、浅灰色、淡黄色,主要为高岭石(90%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和长石等,泥质结构、鲕状结构,致密脆,有滑腻感,加水可成塑性。

页岩:灰褐色,强风化,泥质、砂泥质结构,薄层状、块状、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状或角砾状以及少量夹土状,岩质较软、手可掰断。

炭质页岩:黑色,强风化W3,泥质、砂泥质结构,薄层状、块状、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较软,经机械破碎呈砂状和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污手。岩芯采取率75%。或:黑色,弱风化W2,主要成分为炭物质、生物、泥质结构,薄层及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节长10-25cm,单节长45cm,岩质较软,锤击声哑。污手,岩芯采取率75%,RQD=25%。

凝灰岩:有灰白、粉红、紫、黑等。由90%以上的火山碎屑组成,其中小于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具凝灰结构,碎屑呈尖棱状或弧面尖棱状,颗粒大小不均匀。胶结物为火山灰。

1.2  岩浆岩类

对侵入体应描述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构造环境、流线、流面、析离体和捕虏体等情况,并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划分出岩相带,描述岩床、岩墙、岩脉的风化破碎情况和软弱矿物的富集带等。

对喷出岩应描述喷发与溢流的形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构造情况,注意喷发或溢出次数及各次间的间歇情况,玄武岩中熔碴、气孔等。

1.2.1 岩浆岩的结构

①、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及非晶质结构;

全晶质   是深成侵入岩结构特征

半晶质   是浅成侵入岩结构特征

非晶质   是喷出岩结构特征

②、按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及斑状;

③、 按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φ>5mm);中粒(φ=1~5mm);细粒(φ<1mm);微粒(φ<0.2mm)。

1.2.2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

喷出岩的构造

  • 气孔和杏仁构造:在冷凝着的熔岩流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其气孔以后被矿物质所填充,则形成杏仁构造。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 枕状构造:海相基性熔岩流中相对多见的一种构造。当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为椭球状、面包状等形态,称为枕状体。
  • 流纹构造:
  • 柱状节理构造:

侵入岩的构造

  • 块状构造:特点为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均匀,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相同。此构造分布最广,常见于花岗岩侵入体中部。
  • 带状构造:表现为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岩石相间排列,成带出现。主要发育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 斑杂构造;指在岩石的不同部位,其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差别很大,因此整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与块状构造特征相反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 球状构造: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及椭球状体,称为球状构造。它是由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状分布而成,其中有的矿物呈放射状排列。
  • 晶洞构造和流动构造等。

1.2.3 岩浆岩描述范例

花岗岩:灰绿色,弱风化,花岗结构(或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柱状为主,少量块状,岩质新鲜,致密较硬,锤击声清脆,节长10-15cm,最长35cm,RQD=75%。

或:颜色,强风化W3,原岩结构清晰可见,斜长石风化剧烈,钾长石晶体一般完整,手可捏成砂状,颗粒间连接力较弱,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掰断。

1.3  变质岩类

变质岩类掌握几个常见的就行,因为其他的实在太难分辨了

1.3.1 千枚岩、板岩类

应注意片状、板状劈开的情况,泥质、炭质、钙质等软弱夹层,千枚岩的软化,板岩的泥化等情况。

千枚岩: 绿色、深灰色及黑色, 绢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 结晶较细,构造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外形似板岩,但较板岩脆,表面现显丝绢光泽,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

板岩:黑色、灰黑色, 主要由粘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组成, 矿物颗粒甚细,结构致密, 变余结构、板状构造, 岩质致密而均匀, 具光滑的板状形态, 是由页岩经低级变质的产物,锤击声脆。

1.3.2 片岩类

应注意片理、原岩层理、劈理的产状及各自的发育程度,各向异性及破裂劈开的情况;软硬矿物或片状矿物的富集和风化情况,沿片理的滑动蠕变情况,对泥质钙质片岩,还应注意其风化、泥化情况和失水崩裂现象。

片岩: 银灰色, 强风化, 鳞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云母, 角闪石, 岩芯多呈柱状,少量散状,节长10-15Cm, 岩芯较软, 手可旃断,指甲可刻划。(或: 岩芯呈砂状、小角砾碎块状, 属机械破碎)

1.3.3 片麻岩类

应描述片麻理构造,岩石的均一性和变化规律,软硬矿物的含量及其风化特性,软弱变质岩带或夹层,并结合变质作用,考虑其与侵入体、岩脉和区域构造的关系。

片麻岩: 褐黄色, 全风化, 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 局部可见原岩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岩芯多呈散状, 少量块状。或: 灰黑色, 强风化, 鳞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 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 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砂砾状及块状, 岩质较脆。或:岩芯经机械破坏呈细角砾状, 粒径2-20mm, 局部夹柱状, 节长15Cm

1.3.4 混合岩类

应考虑,混合岩化程度,混合岩的类型,及其演变情况,必要时进行混合岩带的划分。

对大理岩与钙质岩石应注意溶蚀情况。

大理岩:白色、灰色等,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白云母为主,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为次,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加盐酸气泡剧烈,小刀可划动。

1.3.5 结构和构造

☆变质岩的主要结构分为: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板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1.4 松散土层的描述

1.4.1 有机质土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物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含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 泥质碳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碳质有机物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淡无光泽,浸水发生膨胀,容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1.4.2 碎石类土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分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分、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砂岩、页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砂砾和粘性土,软塑;
  •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和片麻岩。粒径2-20mm,圆棱状。

1.4.3 砂类土描述

颜色,砂的矿物成分,砂的颗粒形状和大小,粘土含量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描述范例:

  •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含少量粘土
  • 中粗砂,结构疏松至稍密,胶结程度一般,为弱胶结,手用力可捏碎;母岩为强风化花岗岩、闪长岩等变质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云母等为主;砂粒呈浑圆状,粒径约35mm-0.6mm,粗砂比例约50%-60%,分布不均匀,个别段差别较大;粘土含量小于10%

1.4.4 粉质粘土描述

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土层结构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性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湿。0-4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成分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土质均匀。干土时用锤击易碎,用手难捏碎。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灰褐色,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

1.4.5 土、软塑、流塑、可塑

土:含水较少,手易捏碎或呈粉末状

可塑:含水较土稍多,手捏轻易变形但不破裂

软塑:含水较可塑多,手捏变形严重但不破裂

流塑:含水较软塑多,介于固体与流体之间,重力下自身变形(捏成形状后,放于单手指上会下垂变形)

1.5 软弱夹层描述

1.5.1 软弱夹层分类

软弱夹层定义(GB50487):岩层中厚度相对较薄,力学强度较低的软弱层或带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工程地质分类:

软弱夹层类型粘粒含量(%)基本特征
岩块岩屑型极少薄层软弱夹层因构造挤压,揉搓而破碎,碎块间形成层间骨架。

碎块间少见泥质物,碎块多成序排列(半定向)

岩屑夹泥型<10以碎块、岩屑为主,在碎块骨架间充填少量泥浆或次生泥质物

厚度常有变化

泥夹岩屑型10-30碎块岩屑间充填泥质物较多,呈泥包碎屑状,有时上下层面附着

断续的泥化层

泥化夹层型>30薄层软弱夹层全部或大部分泥化而成,可塑状,以泥质物为主。夹层

两侧为硬岩,有时可见次生泥质充填。

1.5.2 软弱夹层描述

描述:孔深××~××m,厚度__m,岩块直径××~××cm之间,碎块直径多在××~××cm之间,其物质组成主要为××(母岩性)碎屑,岩块、碎块呈××状(棱角状,次棱角状或次圆状),其间可见充填(极少量,少量或较多)可塑状泥,含泥量约为××%,为××型软弱夹层。(注:可补充上下岩芯断面特征,有无镜面,擦痕)

1.6 软弱带、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孔深××~××m,厚××m,该段岩心破碎,多成碎块状,少量为短柱状,岩块直径、岩屑粒径、其物质组成为(母岩岩性)碎屑,碎块间是否夹泥质;断面特征(是否有镜面,擦痕);描述倾角;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

 

2 公路工程岩土分类

2.1 岩石的分类

从岩土工程观点出发,岩石按工程性质分类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工程部门根据岩石的不同用途,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统一,但大多都是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风化程度和破碎程度等进行划分。

本节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9版

2.1.1按强度分类

划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老白提示
野外最直接的鉴定方法就是用地质锤敲击:一听声音是清脆还是沉闷,二看锤击有无回弹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三大岩鉴定描述

岩石类别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r(MPa)代  表  性  岩  石
坚硬岩>60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砾岩
较硬岩30-60石灰岩、大理岩、钙质砂岩、板岩等
较软岩15-30中风化坚硬岩、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等
软岩5~15泥质砂岩、钙质页岩、泥岩等
极软岩<5各种半成岩、全风化各种岩石

 2.1.2按风化程度

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五类。

老白提示
除了下面表格中列到的这些野外特征,还可以通过①颜色:新鲜岩体是什么颜色的,那么风化程度越强的,则颜色偏差越大;②岩芯完整程度;③裂隙发育密度;④裂隙面附着情况,强风化一般泥质物含量多,弱风化为岩屑或者无附着物;
风化

程度

风化

系数 Kf

波速比Kv野  外  特  征
未风化0.9~1.00.9~1.0
微风化0.8~0.90.8~0.9岩质新鲜,表面稍有风化迹象
中风化0.4~0.80.6~0.81.结构未破坏,构造层理清晰。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碎状(20~40cm),裂隙中填充少量风化物。

3.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

4.锤击声脆,石块不易击碎,不能用镐挖掘,用岩芯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0.40.4~0.61.结构已部分破坏,构造层理不甚清晰。2.岩体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碎状(2~20cm)。3.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4.锤击声哑,碎石可用手折断,用镐可以挖掘,手摇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0.2~0.41.结构已全部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2.岩体被风化裂隙分割成散体状。3.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变质成次生矿物。4.碎石可用手捏碎,手摇钻可钻进。

2.1.4 按完整性指数

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五种。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老白提示
破碎的野外鉴别除了下面表格中简单岩块大小进行,在钻孔取芯过程中,也可以用获得率和RQD值进行描述。
完整程度等级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0.750.75-0.550.55-0.350.35-0.15<0.15
破碎程度大块状:岩块大于40cm碎块状:岩块20-40cm碎石状:岩块2-20cm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 ,可分为好的(RQD>90) 、较好的(RQD=75~90) 、较差的(RQD=50~75) 、差的(RQD=25~50) 和极差的(RQD<25) 。

2.1.4  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层厚分类单层厚度
巨厚层>1m中厚层0.5-0.1m
厚层0.5-1m薄层<0.1m

 2.2  土的分类

2.2.1 按堆积年代分类

土按堆积年代分类可以分为老黏性土、一般黏性土和新近堆积的黏性土。

  • 老黏性土是指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堆积的土。它是一种堆积年代久、工程性质较好的土,一般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
  • 一般黏性土是指第四纪全新世(Q4文化期以前)堆积的黏性土。其分布面积广,工程性质变化很大,是经常遇见的岩土工程勘察对象。
  • 新近堆积的黏性土是指文化期以来堆积的黏性土,一般为欠固结,强度低。

2.2.2 按地质成因分类

按土的地质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风积土等。其中冲积土又分为山区河流冲积,平原河谷冲积和三角洲冲积;淤积土又分为湖泊淤积和沼泽淤积、泻湖淤积等。

2.2.3 按颗粒成分和级配

土可根据颗粒成分分为碎石土、砂土和粘性土,其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划分。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三大岩鉴定描述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划分。

表3.3.3-2      砂土分类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要点-三大岩鉴定描述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4. 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划分。

土的名称粉质粘土粘土
塑性指数Ip10< Ip≤17Ip>17

3  工程地质岩土描述相关指标

3.1 动力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