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作用/现象的区别与机理解析 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和不良地质现象是地质学和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概念,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定义、适用范围和关注点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老白博客对这三者的定义、分类和典型机理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从自然与人为因素、监测技术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说明。 工程地质
引水渠道勘察常见工程地质问题 渠道是一种宽度不大、延伸距离很长的线型建筑物。渠道往往通过各种不同岩土类型的地貌单元,因此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因渗漏而引起的其他工程地质问题,以及渠道的淤积和冲刷问题等。本文主要讨论渠道渗漏、边坡稳定和渡槽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关于勘察要求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承压水的成因及剖面结构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本文老白博客简要谈谈工程地质中承压水的成因及剖面结构,和一些相关的名词定义。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岩体结构面的成因和类型 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两部分组成的。切割岩体的各种地质界面统称为结构面,它们是岩体内部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性的面、缝、层和带状的地质界面,如层面、沉积间断面、节理、断层等,也包括厚度较薄的软弱夹层。结构面是在岩体形成过程中或生成以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产生的。由于岩体的成因、时代和形成以后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也就不同。 工程地质
地下水工程地质稳定性与渗漏分析 地下水是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中的水。它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在干旱地区,水汽也可能直接在岩石的空隙中凝集成少量的地下水。本文老白博客简要谈谈:地下水对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与渗漏的影响分析。 工程地质
地下工程选址工程地质评价 地下建筑位置的选择,除取决于工程目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区域稳定、山体稳定以及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首先要考虑区域稳定性及山体的稳定。一般要求:建洞地区应是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无区域性大断裂通过,附近没有发震构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2g(或 0.3g)。理想的建洞山体应具备以下条件:① 建洞区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厚、节理组数少、间距大,无影响整个山体稳定的断裂带;② 岩体坚硬完整;③ 地形完整,没有滑坡、崩塌等早期埋藏和近期破坏的地形;无岩溶或岩溶很不发育;④ 地下水影响小;⑤ 无有害气体和异常地热。 工程地质
水库库区渗漏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库区渗漏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两种。暂时性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初期,因饱和库水位以下的岩土孔隙、裂隙和洞穴而暂时损失的水,这部分损失水量没有流出库区以外,对水库永久蓄水和运行没有威胁。永久性渗漏则是指库水沿某些地下渗漏通道流向库外的邻谷、洼地或坝下游的现象。这种渗漏是长期的,因而对水库蓄水效益影响极大,轻者削弱了水库调节径流的能力,重者可使水库不能蓄水而失去作用,此外还可能因大量渗漏带来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常用岩体质量分类分级方案 岩体质量评价与岩体的工程分类是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岩体质量的好坏划分岩体的类别,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认为,岩体的质量主要是指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针对不同的工程(如坝基、边坡、地下洞室等)进行岩体质量评价与分类时,还包括对岩体稳定性作出评价。影响岩体质量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岩性、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的性状、地下水及地应力等。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因素则很复杂,除包括上述的地质因素外,还有工程因素(如工程类型、断面形状及大小、轴线与结构面方位之间的关系等)、施工因素(开挖爆破方法等)及时间因素等。老白博客下面介绍几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岩体分类方案。 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