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现象的形态特征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称为岩溶现象。岩溶即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岩溶现象的总称。岩溶又称为“喀斯特”(Karst)。 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岩盐类岩石,后两种岩石在地表的分布范围不广。从工程建设 工程地质
常见的岩溶形态有哪些? 常见的岩溶形态有以下几种。 1. 溶沟、石芽和石林 地表水沿地表岩石低洼处或沿节理溶蚀和冲刷,在可溶性岩石表面形成的沟槽称为溶沟。其宽深可由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在纵横交错的沟槽之间,残留凸起的牙状岩石称为石芽。溶沟继续向下溶蚀,石芽逐渐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像石芽林,称为石林。云南路南石林发育完美,堪称世界之最。 2. 漏斗及落水洞 地表水顺着可溶性岩石的竖直溶隙下渗,最先产生溶隙。 工程地质
岩溶现象的形成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它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影响岩溶的发育程度。 可溶性岩石分为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及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和氯化盐类岩石。这3种岩石中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最低,氯化盐类岩石的溶解度最大。但是,在可溶性岩石中,以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广,其矿物成分均一,可以全部被含有CO 2 的水溶解,是发育岩溶的最主要的地层。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细 工程地质
岩溶现象的发育规律 在岩溶发育地区,各种岩溶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1)岩性的影响 可溶岩层的成分和岩石结构是岩溶发育和分布的基础。成分和结构均一且厚度很大的石灰岩层,最适合岩溶的发育和发展。所以许多石灰岩地区的岩溶规模很大,形态也比较齐全。广西桂林附近有很多大规模的溶洞,多发育在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岩体中。白云岩略次于石灰岩。含有泥质和 工程地质